首屆全國電影學青年學者論壇成功舉辦


2014年10月30—31日,由研究生院主辦的首屆“全國電影學青年學者論壇”在我校舉行。來自北大、清華、南開、復旦、中國傳媒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電影學院等18所高校、科研機構的在讀研究生、青年教師和研究者,帶著新鮮出爐的28篇學術論文,在清一色青年學者作為主體的全新氛圍中,論壇全場生氣勃勃,互動活躍,展示了新時代學術研討的創新可能性。
今年3月起籌備的這次論壇,雖沒有大張旗鼓的造勢宣傳,卻從一開始就受到各地高校青年學子的關注。征稿啟事提出的兩個中心論題,既具備話題性的熱度,也表現出學術對創作現實的介入姿態,不到兩個月就收到70余篇展示學術思路的論文大綱,經專家遴選,確定了30余篇入圍論文進入寫作;9月,由五位電影學資深教授和三位青年學者組成的評審團,在評閱了最終完成的28篇論文后通過無記名投票,評選出其中的優秀之作。而最為與會者津津樂道的是這次研討會的空間—— “在電影院里談電影”。與以往研討會的最大不同是從會議室走上了舞臺,還有了可能是最大的一塊用來放映PPT的銀幕,新空間帶來的儀式感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學術研討會的氣氛,更何況這次論壇還有一項有趣的規定:除了開幕致辭和閉幕頒獎兩個環節,其余全部議程中,“上臺的沒有45歲以上”,真正實現了學術界鮮見的“清一色青年學者隆重登場”。
“電影與互聯網:跨媒體時代電影的生存與衍變”單元的12篇入圍論文,關鍵詞除了熱門的“大數據”和“云”,還有頗為時髦的“彈幕”,理論前沿的“數據庫敘事”、“跨媒體敘事”等等。由南開大學文學院陳琰嬌所做的主題發言《數據庫電影與景觀電影——跨媒體時代國產電影美學危機》,在列夫·曼諾維奇和居伊·德波的理論框架下對近年的部分高票房國產電影進行了闡釋,令人耳目一新。討論論文中,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施暢在《跨媒體敘事:盜獵計與召喚術》中提供了一套新穎的學術框架,“盜獵”“游牧”“故事世界”“使命召喚”“騎士”都成為理論關鍵詞。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的鄧若倓在《屏媒時代影像互動敘事的定義與潛力環節》一文中則著重探討了互動敘事的產業實踐和理論。北京電影學院的程馬志遠的《觀眾在看什么——基于觀眾視線關注數據的電影攝影研究》是本次論壇唯一的一篇實證研究,利用視線追蹤技術,結合實驗數據討論了視覺元素對觀眾注意力的影響。
“中國電影‘第七代’?”單元的16篇入圍論文則充滿了爭議與交鋒。這個單元的關鍵詞其實不是“第七代”而是“?”,“命名的焦慮”實際上體現的正是“對現實的困惑與責任感”。與會青年學者在論述“第七代”命名之可能與不可能的同時,對當下青年導演的創作進行了深刻的關照,不僅論及獲得票房成功的商業電影,同時也對小成本藝術電影的位置進行了探討。本單元主題發言是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彭婷,她在《中國導演的第七代“感覺結構”》并沒有糾纏命名的問題,而是在文化研究伯明翰學派的理論框架之內定義了“世代”,并探討了作為樣本的一批電影中的“新中產價值”和“姐妹情誼”兩個特征。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的陸嘉寧在《明星導演——多媒體時代的“作者人格”建構與轉換》一文則結合對微博營銷的“田野調查”,使用明星研究的框架,在產業實踐的意義上對“作為明星的導演”們的作品進行了分析。
本次論壇另一個亮點則是“90后電影學者”們的首次登場。入圍作者中共有3名90后學者: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的鄧若倓、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宋遙、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王洋溢。宋遙結合作者研究與產業研究的方法,探討了青年導演創作的市場機制;王洋溢則對獨立電影導演楊瑾進行了個案研究。
此外,本次論壇設立對主題發言的回應環節和多個討論環節,與會青年學者與到場的觀眾進行了頗富生產性的對話與討論,“理論的用途”成為了兩天研討會的關鍵詞,究竟是“理論滋養創作靈感”還是“理論的演武場”?思維的交鋒正是青年學者論壇的題中之義。30日晚進行了本屆ISFVF獲獎影片的專場學術放映,31日上午與會學者與評委會專家進行了座談。
本次論壇的論文頒獎環節中,北京大學的彭婷獲得金獎,南開大學的陳琰嬌、復旦大學的施暢獲得銀獎,北京電影學院的程馬志遠和中國傳媒大學的陸嘉寧、鄧若倓獲得銅獎。北京電影學院校長張會軍教授、著名導演謝飛教授、研究生院院長黃英俠教授等為獲獎學者頒獎。評委會主席鄭洞天教授在閉幕致辭中高度評價了本次論壇打破陳規的創新形式和取得的學術成果。本次論壇部分獲獎和入圍論文將于近期在《當代電影》《電影藝術》《北京電影學院學報》上發表,并將結集出版。
短短兩天的學人雅集和精神聚會,與會者都表示非常享受,希望明年再來。論壇的成功舉辦,依靠本校研究生會的全體同學和許多師生付出的熱情而辛苦的努力,同時,也為他們收獲了來自全國各地同門學友的豐厚情誼。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謝謝!


-
提高班
開班時間:滾動開班
課程特點:該課程主要針對有一定專業基礎的學員,學習周期一個月即240個課時,授課主要講授專業提升遇到的難題。
-
沖刺班
開班時間:滾動開班
課程特點:該班型開設在校考前,針對往期學習中的系統課程查漏補缺,并對2025年的考試押題,模擬測試等。
-
無憂班
開班時間:滾動開班
課程特點:基礎班+提高班+沖刺班三合一班型,系統學習專業知識,確保基礎扎實和提高專業能力,沖刺名校更加有保障。
-
精品小課
開班時間:在校期間
課程特點:專業一對一,面對面,采用個性化教學,針對學員個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系統化講解。
-
提高班
開班時間:滾動開班
課程特點:該課程主要針對有一定專業基礎的學員,學習周期一個月即240個課時,授課主要講授專業提升遇到的難題。
-
沖刺班
開班時間:滾動開班
課程特點:該班型開設在校考前,針對往期學習中的系統課程查漏補缺,并對2025年的考試押題,模擬測試等。
-
無憂班
開班時間:滾動開班
課程特點:基礎班+提高班+沖刺班三合一班型,系統學習專業知識,確保基礎扎實和提高專業能力,沖刺名校更加有保障。
-
精品小課
開班時間:在校期間
課程特點:專業一對一,老師面對面,采用個性化教學,針對學員個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系統化講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