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老師告訴你,備戰編導藝考你到底應該做什么?


編導專業的藝考流行多年,無數機構在招生時的宣傳口吻都會強調如下字眼:“短、平、快”(培訓時間短、專業簡單、見效快),“會說話、會寫字就能學”,仿佛只要智商正常的你選擇了編導藝考,便從此走上了一條通往好學校的康莊大道。
事實真的如此嗎?
相信很多參加過編導藝考的往屆學生,都會給出這樣一句響亮的回答:
“放屁!“
作為一個經歷了十年編導藝考教學的老師,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所有的編導考生,編導藝考,絕沒有這么簡單。它不是你聽了幾節貌似專業的課,讀了幾本貌似專業的書,看了幾部昏昏欲睡的電影,知道了什么是攝影機,知道了什么是推拉搖移甚至蒙太奇,就可以甩著胳膊去應付的考試。絕對不是。
教的越久,我就越感到編導專業的難,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媒介的發達,各個高校編導專業的要求在越來越高,而備戰,也變得越來越復雜。
編導專業,早已不是那個“相貌一般,無甚特長,稍作準備,如愿以償“的專業,固然它短時間內依舊是你用低分進入更好的大學的捷徑,但絕不是一條躺著玩兒就可以溜達進去的捷徑,嚴肅認真的做出充分而正確的準備,才是正道。
請大膽的對跟你鼓吹這個專業簡單的老師說“不“,這是你要具備的第一個素質,也是你備戰編導專業要做的第一個準備。
備戰編導藝考第一步——我是誰?
這是中國現行教育環境中,學生最不會問自己的一個問題。他們早已習慣了各種規定,學校的,家長的,無數人在他們耳邊說,你應該怎么樣,你必須怎么樣,你怎么樣才可以成為一個怎么樣的你,你就是這樣的一個你。他們并不關心自己是誰,也沒有人關心他們到底是誰。
“自我意識“對于當下中國的年輕人來說,是最奢侈又最微不足道的詞匯。
可是,作為一個要從事編導專業,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在電影和電視行業承擔大腦角色的人,首先要具備的素質,就是擁有強大的內心世界,擁有清晰的自我意識,要明確的認識到“我是誰“,”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說白了,就是擁有屬于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事兒。很多以為自己擁有“正確三觀“的孩子,只是擁有了并不來自思考,而是來自課本、老師和家長的三觀。甚至更可怕的是,他們對此并不感興趣(這是我在接觸90后學生多年后的至深感受)。
我時常半開玩笑的說,我們的任務,首先是毀掉孩子們在高中所建立的“三觀“,再重新幫助他們建立起新的”三觀“,在這個過程都當中,老師只是引導,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具備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堅決與”人云亦云“決裂,再輔以大量的閱讀(電影與書籍),站在大師的肩膀上,眼看著更廣闊的的世界,繼而實現自我意識的覺醒,形成對于身邊世界獨特的思維和看法。
所以,備戰編導藝考的第一步,不是專業,不是技巧,而是思考,與閱讀和積累同步的思考,是要先從拒絕做人云亦云的應聲蟲和大腦空白的傀儡開始,繼而建立自己并不成熟卻充滿個性的價值觀,這個專業不怕偏激,不怕尖銳,只怕你不思考,或是成為新聞聯播的復讀機。
不完成這個蛻變,一切準備,皆是白搭。
在這過程中,你會感到前所未有的痛苦,但在初見端倪之后,就會擁有前所未有的滿足感。
說到這兒,可能讀者會說,好空啊,這點事兒需要說這么久嗎?
舉幾個例子吧,中戲戲文系某年的議論文題目:“人生最重是青春“。你會怎么寫?你覺得怎么寫會好?你覺得怎么寫會和其他一千多人不一樣?更直白的問題是,你之前思考過這事兒嗎?
北電攝影系電影制作A類2014年的命題辯論考題幾則:“軍報:信仰共產主義是全宇宙不變的真理,你怎么看?“、”閻連科說:作家是與現實賽跑,但卻跑不過現實變化,你怎么看“、”中國媒體都是左派,是不道德的,是不實際的,你怎么看“。孩子,你怎么看?
如果沒有屬于你自己的精神世界,你又能怎么看呢?背誦你們政治老師都不相信的政治課本?
越來越多的藝術院校的編導相關專業開始設置命題辯論、命題演講、議論文寫作的考試,越來越多的考官在面試中開始考察考生對生活和世界的看法。這是趨勢,也是我把“三觀“話題放置在如此重要位置的核心理由。
備戰編導藝考第二步——積累,大量的積累
從近幾年的考試趨勢來看,無論是北電、中戲、上戲這樣的頂尖藝術類院校,還是設置了編導專業的綜合類院校,都不約而同的在開始在考試中淡化技巧。因為他們
越發認識到,技巧,是可以通過短時間的惡補,通過藝考機構的教學假裝擁有的。孩子越多的具備這樣的技巧,就意味著在進入大學后,老師們要用更多的時間來消解這些走樣的、不倫不類的技巧,這樣的工作,辛苦而浪費時間。
藝考培訓到底有沒有必要,我將另文探討,但在這里我可以確定的說,只講技巧的藝考培訓將變為落伍的甚至起反作用的培訓,越來越多的孩子會被因此葬送。這句論斷,歡迎繼續重技巧教學的同行熱烈的拍磚,我也將猛烈的拍回去。
近幾年,以電影學院為核心的學校對于“文藝與社會常識“考試的熱衷極能說明問題。100條選擇題,天南海北,上天入地。藝術、政治、經濟、生活常識等等等等,考的人眼花繚亂。這在考察什么?積累。一個高中生對于這個世界的觸覺有多敏感,對于身邊事物的興趣有多強烈。
編劇也好,導演也好,編導也好,一定都是“雜家“,對一切都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都是一個一個的侃爺,什么話題都能接上兩句。跟你聊體育,跟他聊政治,今天聊茶藝,明天聊京劇,仿佛無所不知。因為,你不知道你明天要去塑造一個什么職業的人物,你要去幫他塑造他的愛好、他的擅長、他生活的一切一切。為了接近他,你只好去接近一個又一個本不屬于你的愛好,這便是個積累的過程。
而以中央戲劇學院為代表的一類院校,則更注重考生在文化層面的積累,他們的文藝常識考試,更像是精簡版的高中語文考試,注重對成語、詩詞、文言文的考察,這是看考生對中國古典文學,說白了是這么多年來對語文知識的積累。
因為他們堅信,文化積累不過硬的考生,一定搞不好戲劇、電影這種跟文字關系密切的專業。
綜上所述,一個“文藝常識“考試,便道出了藝術院校對考生積累的重視,而這種積累,總結起來包括以下的積累:
1、日常生活的觀察與積累。煎雞蛋要用冷油還是沸油?西紅柿的原產地在哪里?這些也許你對生活對一點興趣就可以知道的東西,你愿意去了解嗎?
2、對社會時事的關注與積累。所有的影視作品都根植于我們的社會土壤,你對這篇土壤上發生的大事小情有了解的興趣嗎?
3、對娛樂八卦的關注與積累。娛樂八卦同樣是影視作品市場運作的一部分。
4、對當下藝術界的關注與積累。這好像不必說了。今年的奧斯卡獲獎名單是你否了然于心。這些積累標志著你是否真的熱愛這門藝術。就像你喜歡一個姑娘,你會去了解她的一切一樣。要像愛那個女孩一樣愛這門藝術。
5、對文學、藝術經典的關注與積累。
關于備戰文藝常識考試的具體方法和途徑,我將另文詳細闡述。現在我們接著往下講。隨著一些傳統重技巧的考試項目的逐漸淡出,新的考試類型更是體現了藝術院校對考生積累量的關注。
北電戲文在多年前就取消了完整影評的寫作,而新的考察方式在全國呈現出擴散之勢,它用一張考卷來考察學生在電影方面的積累和認識,注意,是基于積累的認識。
2014年北電戲文策劃專業復試第二題:請列舉自2002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出現的口碑與票房俱佳的中國電影,并簡述理由。
這則題目很明顯是在考察學生對當下中國電影市場及電影本身的關注和積累,你看過多少電影姑且不論,時下最流行的電影你總該看過吧?你看過之后,總該經歷了一定的思考,也應該在網上搜集了相關的資料和評論文章,繼而將它裝進了你的積累庫吧。在這道題目面前,一切技巧都是白扯,最重要的是,你的積累庫里,是有東西的,并且你可以輕松的調閱他們。
大部分考生在考試中暴露的最嚴重的問題,并非是分析準確與否的問題,首先是由于積累量不足,所列舉的片例嚴重重合。除了《西游降魔》就是《失戀33天》,除了《北京遇上西雅圖》就是《致青春》,仿佛中國電影市場自2002年起來,就沒出過幾個像樣的電影。
請考慮一下閱卷老師的心情。看著這些成千上萬的雷同卷,若是你,你煩不煩。
2013年北電戲文策劃專業復試的題目同樣是這樣的思路,題目大致為,一位知名編劇為成功的電影故事制定了包含幾個關鍵詞的電影,如故事核、情感濃度、人物設置等等,請根據每個關鍵詞列舉一部電影,并簡述理由。
如果你沒有足夠的電影積累,并且在看電影時進行了相應的資料搜集和思考,又如何去回答這些問題呢?單憑你的老師講的那些“影評十大招”、”影評降龍十八掌”能否解決問題呢?
毫無疑問,在這個段落,我們講到的就是電影的積累,它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即首先要提高觀片量,然后才是對電影的認識和思考。這種對電影的大量閱讀大概來自于以下范圍:
1、近一年上映的最新國內外電影,尤其是票房與口碑俱佳的電影。
2、近幾年在各大國際電影節獲獎的影片,或雖未獲獎但具有強烈話題性的電影。
3、在電影史每個節點最具代表性的電影,比如法國新浪潮時期的《四百下》、《精疲力竭》,比如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偷自行車的人》、《羅馬十一時》等等。
4、在著名的IMDB250這樣的榜單中提及的電影。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都是在講述積累與創作之間的關系。所以對電影的閱讀量,極為重要。在閱讀之后,如何將這些電影真正納入自己的積累庫呢?我覺得,重要的方法包括以下幾點:
1、看電影時所記的筆記,重要的人物,重要的細節,重要的情節點,重要的環境,甚至是吸引你的臺詞、環境等等等等,電影看得越多,能記的東西就越多。
2、看完電影之后的資料搜集,包括對導演、編劇、攝影這些重要主創生平以及創作經歷的了解,在豆瓣、時光網等等網站瀏覽他人對于該電影的評價,并能夠從別人的評價中甄別、總結出自己的認識。
3、延伸閱讀。如果你對這部電影甚且滿意,能否找來這些主創的其他作品,或是同類型的作品,或是同時期的作品來進行延伸閱讀,繼而進行對比閱讀,以一個清晰的邏輯逐漸拓展自己的觀片量。
以上羅列的各點,同樣適用于對書籍的閱讀。而對書籍閱讀量的考察,是中戲戲文系、國戲戲文系等學校在面試中最重要的考察內容。
書籍的選擇,盡量以國內外經典名著為主,體裁并不局限于小說,劇本、散文、詩歌都可以在閱讀之列。而我們容易忽視的中國古典文學。包括元曲、明清小說等等,都是需要關注的重點,這并不意味著為考試而看書,這是當下年輕人,應該去關注的中華瑰寶。
備戰編導藝考第三步——你愛上這門藝術了嗎?
從事藝考這么多年,見了那么多的學生,縱然每個人在進門時都告訴你,我喜歡這門藝術。但事實是,你連這門藝術長什么樣兒都不知道,就談何喜歡,談何熱愛呢?或許,你只是喜歡某個明星,喜歡某部電影,喜歡某個綜藝節目罷了。最主要的是,你喜歡這門藝術可以讓你用低分去上大學。
出于升學捷徑的考慮而選擇藝考的學生,占去了我這上千學生中的90%以上。
教學這么多年,我已經毫不在意學生們參加藝考的初衷,但大學里的老師們,尤其是越好的學校的老師們,卻并不會如我般釋然。他們堅定的相信,這門充滿了魅力的藝術,可以像吸引他們一樣,吸引很多人愛上這個專業,愛上這門藝術。所以,在
他們挑選學生的時候,是否能看到真摯的熱愛,有時候會超越一切的標準。因為唯有熱愛,會讓學生傾注一切的熱情,而他們自身的缺陷,卻可以通過大學四年,通過他們來自于熱愛的投入來彌補。
所以我想說的是,你因為升學壓力而來,我們都能理解,但如果在備戰藝考的過程中,你仍然堅定不移的將它作為捷徑,企圖找到某種九陰真經式的秘籍就能輕松考上個好大學,恐怕是越來越難。
培養對這門藝術真正的熱愛,是你無法逾越的關卡。事實是,當你經過了足夠的積累,看到了足夠多的電影與書籍,試著開始用自己的目光和思維審視這個世界,你應該可以發現這門藝術無盡的魅力。
當然,一些有能力的老師,也可以甚至會專門培養起你對這門藝術的熱愛,當你真正具備了熱情的時候,他的教學與你的備戰,都算是正式進入了正規。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謝謝!


-
提高班
開班時間:滾動開班
課程特點:該課程主要針對有一定專業基礎的學員,學習周期一個月即240個課時,授課主要講授專業提升遇到的難題。
-
沖刺班
開班時間:滾動開班
課程特點:該班型開設在校考前,針對往期學習中的系統課程查漏補缺,并對2025年的考試押題,模擬測試等。
-
無憂班
開班時間:滾動開班
課程特點:基礎班+提高班+沖刺班三合一班型,系統學習專業知識,確保基礎扎實和提高專業能力,沖刺名校更加有保障。
-
精品小課
開班時間:在校期間
課程特點:專業一對一,面對面,采用個性化教學,針對學員個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系統化講解。
-
提高班
開班時間:滾動開班
課程特點:該課程主要針對有一定專業基礎的學員,學習周期一個月即240個課時,授課主要講授專業提升遇到的難題。
-
沖刺班
開班時間:滾動開班
課程特點:該班型開設在校考前,針對往期學習中的系統課程查漏補缺,并對2025年的考試押題,模擬測試等。
-
無憂班
開班時間:滾動開班
課程特點:基礎班+提高班+沖刺班三合一班型,系統學習專業知識,確保基礎扎實和提高專業能力,沖刺名校更加有保障。
-
精品小課
開班時間:在校期間
課程特點:專業一對一,老師面對面,采用個性化教學,針對學員個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系統化講解。

